其实不少人对便血都不怎么放在心上,特别是无痛性便血。认为又没有疼痛的症状,不严重,可能就是上火导致的,吃点降火的就行了。但肛肠医生想说,这种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首先长期便血会使患者出现贫血的症状;其次出现便血可能是身体患上某些肛肠疾病的预兆,这些疾病中不乏肠癌等恶性疾病。大家对待便血必须提高警惕,不能以有痛和无痛来判断其对身体的危害。
无痛性便血:无痛性便血是指血液从肛门流出,或是掺杂大便而下,颜色可见鲜红色、柏油色、褐色以及暗红色,无痛性便血主要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下消化道无痛性便血多见于痔疮中的内痔。
无痛性便血的病因:
1、肛裂:一般是便后搽手纸的时候带血,大部分都伴有疼痛,也有少部分肛裂无痛,有时也滴血。
2、内痔:内痔偶有便后手纸带血、滴血或者是射血。成年男性多见。
3、细菌性痢疾:大便常为脓血样,每次量不多,常伴有里急后重感。慢性期为间断
生发作的黏液、脓血便,无痛。
4、细菌性痢疾:大便多呈果酱样,或呈暗红色,量较多,常伴有脓性黏液,患者多有发热、腹胀、腹痛及里急后重表现。
5、血吸虫病:有疫水接触史,常表现为慢性腹泻,大便呈脓血样或大便带血。
6、溃疡性结肠炎:大便一般为黏液脓血样便,重者可为血水样便。
7、结肠癌:大便变细,粪便伴有黏液脓血时应疑为结肠癌的可能,中老年人中多见。
8、直肠、结肠息肉:直肠、乙状结肠或降结肠息肉时,表现为大便外附有新鲜血液,儿童多见。无痛性慢性便血是小儿直肠及结肠息肉的主要症状,便血发生在排便终了时,呈鲜红色,不与粪便相混,量较少,由于息肉脱落引起大量出血者罕见。有时在粪便的血迹处,可见一条状压痕,为息肉压迫粪便所致。
疼痛性便血:1、肛裂:便血特点是血色鲜红,排便时有撕裂或刀割样疼痛,排便后疼痛常持续几十分钟或几小时不等。
2、外痔发炎:外痔发炎便血,患者自觉处有肿物,疼痛、坠胀,排便后擦手纸时有少量鲜血。
3、肛管恶变:患者得了肛管恶变,自己可以发现有较硬的肿块,早期可能无痛,晚期可有疼痛和便血。
4、脓肿或异物:当周围起脓包破溃或有异物卡在口时,可引起感染并伴有疼痛、便血。
以下这医院就诊检查:1、凡近期出现原因不明的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大便变扁,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腹部不适,便血,均应疑有肠癌的可能,并及时行直肠指检或电子肠镜检查。
2、原因不明的缺铁性贫血、消瘦、乏力等患者,要考虑肠癌慢性失血的可能,应作大便潜血检查证实,必要时行X线钡灌肠及电子肠镜检查。
3、出现不明原因的肠梗阻、腹部包块、腹痛等,也应及时检查排除肠癌的可能。
4、对有慢性结肠炎、结肠腺瘤肉,特别是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应重点进行癌前普查,有息肉者尽快切除并明确诊断。
医院温馨小提示:患上肛肠疾病万万不可长时间拖延,有的肛肠疾病长时间不治疗会严重伤害患者身心健康,长时间的不治疗还容易诱发其他多种肛肠类疾病,将会严重伤害患者身体健康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在生活中若是发现自己有患上某种肛肠类疾病的一些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