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痔疮,什么原因会导致痔疮?
答:过去认为痔疮是直肠上下静脉丛扩张,在直肠粘膜和肛管皮下形成的团块,英文也叫piles,就是一堆,一团的意思。
现在新的理论认为,在肛管齿线上方有一个结构叫肛垫,它的主要作用是
协助括约肌维持肛门的正常闭合。
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对维持正常排便有重要意义。
对直肠内容物的性质有精细的辨别能力。
新理论认为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向下移位,导致了痔疮的发生。
大家说痔疮是小问题,这样的认识对吗?对人体有哪些危害?
答:相对其他疾病来说,痔疮确实是一个小病种,但是会严重的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
患者经常便血,严重的可以引起贫血。
痔核脱垂,会出现局部炎症和胶冻样分泌物,患者出现肛门部的下坠感,异物感,肛周瘙痒,湿疹等问题。
如果出现血栓性外痔或者局部损伤,炎症,可以出现疼痛,血栓性外痔非常疼,甚至到需要打杜冷丁等止痛针的地步。
痔疮的传统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过去痔疮的治疗方法比较多,这也说明没有一个可以作为“金标准”,大家都选择的方法,主要有局部注射硬化剂、使用枯痔钉,胶圈套扎,开放切除术,外剥内扎术,软木塞法环形切除。还用过冷冻、激光、红外线照射等方法。
痔上粘膜环形切除吻合术(PPH手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答:PPH手术是一种使用特殊的圆形痔吻合器,环形切除内痔上方的直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并同步进行粘膜对粘膜的环形吻合,从而有效治疗痔疮的全新手术方法。
其理论依据主要有两点,1.痔治疗概念的新认识:治疗痔的目的不是消除痔体本身,而是减轻或消除其症状,控制其发作。2.肛垫功能新认识,肛垫的病理性肥大,向下移位导致了痔疮的发生,所以通过切除肛垫上方的直肠粘膜及粘膜下组织,可以悬吊并固定肛垫,使痔核复位,同时还阻断了痔区的血流,使原来充血肥大的痔核萎缩,减轻粪块对粘膜组织的挤压,可以控制出血。
主要优点是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肛门功能良好,不容易引起肛门狭窄,肛门外形非常好看,与传统手术相比,并发症少,患者可以很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痔疮可以治愈吗?
答:通过手术,术后再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终生,痔疮的症状不会再发作。
我们在生活中怎么预防痔疮呢,痔疮患者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答:主要有以下几点: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于焦虑,生活要有规律,养成每日按时排便的良好习惯。
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的新鲜蔬菜,要防治便秘。
避免暴饮暴食,因为腹泻也会导致痔疮的发作。
保持肛门部的清洁卫生,及时治疗肛门部的炎症。
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饮酒,多活动,尽量避免久坐。
内痔和外痔有什么区别,哪个严重一些?
答:内痔位于齿线上方,是由直肠上静脉丛的曲张团块引起,常位于右前、右后、左正中。外痔位于齿线以下,是由直肠下静脉丛的曲张静脉团块引起。通俗来说内痔主要以便血为主,到二期以后才脱垂到肛门外,而外痔主要表现为肛管皮下突出物,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很难具体说哪个更严重。
有人说,之前得过痔疮,但不是很严重,后来多吃了水果、蔬菜,多吃水果蔬菜,生活方式变健康之后就好了?
答:对,所以说痔疮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只有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才有可能长期控制痔疮的发作。
有人说,马桶坐时间长了,容易得痔疮?
答:是这样的,我特别反对大家上厕所时拿着手机,坐在马桶上(虽然我自己也做不到,摊手),肛门位于躯体的最低点,本身就会引起压力增高,加之排便时腹腔压力增高,静脉回流受阻,确实是容易得痔疮。
有人说,痔疮最大的危害莫过于造成误诊,错过其他疾病最佳的治疗时机。
答:痔疮的主要症状是便血和脱垂,但便血不等于痔疮,还要想到有其他更严重的疾病,比如直肠癌的主要症状或首发症状就是便血,此外,直肠息肉,直肠脱垂、溃疡性结肠炎、肛乳头肥大、直肠肛管炎等都可以有痔疮的表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和治疗。
不同人群治疗选择是否有区别,比如孕妇,合并其他疾病的人群等?
答:现在医学上提倡个体化治疗,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这个病人的治疗方案,对于孕妇来说,本身就是痔疮的好发人群,要在妇产科医生的指导下,避免体重增长太快,尽量以局部治疗、保守治疗为主,避免选择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还有像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特别注意痔疮出血的问题。
痔疮出血是否需要特殊的处理?
答:一般痔疮出血表现为长期的、慢性的、无痛性的便血,颜色是鲜红色的,量一般不是太多,很少是大量出血,医院就诊就可以了。
之前听说冷冻治疗好,应该首选,是这样的么?
答:冷冻治疗是使用-℃的液氮,通过特别的治疗机,将冷冻探头与痔核接触,使组织细胞冷冻、破坏,后期痔块坏死脱落,形成创面,再逐渐愈合。冷冻治疗局部疼痛明显,愈合慢,分泌物多,范围不好控制,现在临床使用不多。
前方高能!!!!!
爱护菊花,人人有责!
人本至善厚德济世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