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痛或痒为主诉的皮肤病下艾熨灸十

导读:

初次听讲的朋友请先补习往期内容。

第1课: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的中医技术

第2课:初学中医可能会踩上哪些坑?

第3课:吐槽传统艾灸,追寻扁鹊的治病武器

第4课:融合灸熨针古法,8点技术优势

第5课:以痛或痒为主诉的皮肤病(上)

本节课的现场录音

1

手术伤口感染七年搔痒不止

继续分享艾熨灸临床案例,上节课讲到:

这是艾熨灸的第一个患者!

这个案例发生在年,当时我被派到同仁堂苏州街中医馆,在我第二次门诊的时候,来了一个37岁的女患者。

她什么问题呢?七年前在她30岁时剖腹产后,局部伤口就一直没有好,反复感染,特别痒,挠了以后会流出白色或者淡黄色液体,非常痛苦,反反复复七年未愈。

我跟她说“给你开点中药吧”,没想到她一听到开药就很激动,为什么?原来她七年间用了数不尽的抗生素,用她的原话“只要能说出名字的抗生素,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她都用过,但都没有效”;中药她用了三年,现在闻到药味就想吐,因此她问我有没有不用药的办法。

她还特意强调,如果没有办法也没关系,她挂的号就留着(挂号费元),就当咨询费了。她就住在我们诊所的楼上,因为这个病隔三差五来我们医馆门口看有没有新的医生,只要有新的医生进来,她就一定要挂个号去新医生那里“淘一淘”,看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我说:“有一个办法,你可以试试,但这个办法还处于试验阶段,从来没有给患者用过,如果你愿意,我可以给你试试。”于是给他试用艾熨灸。

此前艾熨灸只是我自己玩,或者我身边的人,比如家人用过,但从来没给病人用过。这次因为患者有特殊要求(不愿意用药)才派上用场,没想到的是,给她熨灸以后效果特别好,当时就觉得“痒”大为减轻(她来的时候特别痒,边说边挠)。

我给大概做了15分钟艾熨灸,因为诊室外面还有其他病人等待,我说“不能给你再做了”,患者问她自己继续做行不行?我说可以,于是让她去隔壁诊室(隔壁诊室没有人)。她在隔壁诊室大概又做了半个小时,非常满意,觉得一点都不痒了,不像刚来的时候特别痒,特别痛苦。

她问我怎么收费?我说:“这是实验室的东西,我也不知道怎么收费,你是第一个使用者,其实给你用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有没有效,也没有收费的标准,你觉得好发个红包打赏就可以了”。

最后她把身上的块钱打赏,并且拿了两根艾熨灸艾条回家继续做。过了半个月她来复诊,患处基本上好了。

这个效果真的出乎意料,那么疑难的病半个月就好了,让我非常非常的意外,没想到艾熨灸那么厉害。不过很遗憾,因为是第一个病人,我没有想到拍个照片,没有留下影像资料。

2

车祸伤口愈合后疼痛两年

这个患者车祸后小腿比目鱼肌被玻璃片划伤,缝了七针,伤口愈合良好,肉眼看上去只剩下一条略微发白的细纹。

但是伤口持续疼痛,且阴雨天加重,还有就是换节气的时候加重。B超能检查肉芽组织形成的瘢痕长得很好,看不出什么问题。两年来四处求医,中药西药都用过很多,就是伤口疼痛一直没有缓解。

我分析后问:“你是不是在三伏天很热的时候发生车祸?”

他说:“如果冬天的话穿着厚衣服,就不会被玻璃划伤了,车祸当时穿着个短裤衩,骑摩托车被车撞了,又被玻璃划伤。”

“很可能是你当时做完手术(伤口缝合)以后,伤口被电扇或者空调直吹,相当于寒邪入里,造成局部类似于风寒湿痹的状态。”我说,“如果这样的话,可以试试我们的新艾灸。”

他同意,于是给他熨灸了大概20分钟。他来的时候伤口正痛着,治疗完以后就不痛了。

这个患者病程毕竟两年多,我没有把握治疗一次就能痊愈不复发,因此让他下周过来再做两次治疗。但他第二周没来,于是这事也就不了了之。

又过了一个月,另一个肩膀痛的女患者找我看病,一进门就说:“罗大夫听说你这边有一种很好的艾灸,我想试试。”

我很奇怪,问:“你怎么知道我有很特殊的艾灸(当时没几个人知道)?”

她说是同事告诉她的,她同事脚上玻璃划伤痛了两年多,做了一次治疗就好了。

从她口中得知,原来上面被玻璃划伤的患者做了一次就好了。这件事我触动很大,没想到这个东西治疗效果那么好,从这开始我打算申请专利。

当时我想,这种艾条是历史上没有的湿艾条,我第一个这么做,如果自己不申请专利,而被别人先申请,导致自己将来使用受限制,大概会成为人生的后悔事。

还有一个促使我申请专利的理由,就是不愿意看着我们中国每年都从美国进口那么贵药,比如《我不是药神》里的格列卫,原装进口的据说要四五万元,但是印度走私的只需要几百元(听说的价格,准确数值未精确调查),相差特别多。

每次看到这里都很心痛,我们被外国药厂剪那么多羊毛,因此我一直有个想法,哪一天也研究个好产品并申请专利,也挣一挣外国人的钱。

再讲一讲其他医生反馈的艾熨灸治疗伤口案例,比如这个以医生为主的







































让白癜风患者感受中科魅力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便宜



转载请注明:http://www.yzhoubei.com/wzhy/5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