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右手指关节肿痛两年余,7剂中药后症状基本痊愈,是意外收获,却值得学习、探讨——《本经》药证、仲景对本经药证的继承与应用,后世经典名方的六经方证归类。
简要医案:
郑某,女性,49岁,门诊号:
初诊日期:.09.01职业:医生
以稀便、脚凉来诊。
1月来出现大便增多,每日3次,偏稀,常有食后腹胀、排便不尽感,无里急后重、下坠感,怕冷、脚凉、汗出少,头昏昏沉沉,口中和,饮食、睡眠正常,小便正常。
舌淡苔滑根腻,底苍水。
脉紧有力。
腹诊:腹部平,腹力中等,黄瓜样悸动,心下按之痛,肚脐下右1点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太阳太阴合病兼水饮瘀血
辨方证:桂枝人参汤、苓桂术甘汤合方
桂枝12克干姜10克人参10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茯苓30克炙甘草10克
颗粒剂7剂,一袋,口服一日两次
复诊日期:.10.21
大便每天1次,便后有排不尽感觉,无腹胀、稀便,伴乏力、白带色黄、外阴瘙痒,食后腹胀满,偶有恶心,无反酸,口干、不渴,怕冷,汗出少,进食可,小便正常。
患者今日就诊过程中说服用上次(.09.01)的7付药物后,2年多的右手中指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消失了,过去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平时洗衣物都需要用热水,查风湿因子等未见异常,多处就诊,长期口服别人推荐的“药酒”,无效,服用上述中药7剂后关节疼痛消失,至今日来诊仅有轻微肿胀,无活动不适。
舌淡苔滑,底苍红
脉沉细滑
腹诊:腹部平,腹力中等,双侧胸胁苦满,心下满,肚脐下左右1.2点压痛
腹诊图:
辨六经:厥阴病兼水饮瘀血
辨方证:甘草泻心汤、苓桂术甘汤、桂枝茯苓丸合方
甘草25克黄连10克黄芩12克干姜10克人参10克大枣20克清半夏10克桂枝10克茯苓15克桃仁12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
颗粒剂7付,1次1袋一日两次口服
苦参外洗
讨论:
桂枝在《神农本草经》中的作用:“利关节”,本患者初诊用了桂枝,针对关节肿痛有效。
仲景书对桂枝治疗关节肿痛的方剂,本医案中桂枝人参汤为太阳太阴合病,仲景虽未名言有关节痛,但在太阳阳明合病的白虎加桂枝汤中说“骨节疼烦,时呕”,是仲景对本经药证的充分继承(桂枝在本经中主“上气咳逆,利关节”)。
另外仲景用桂枝治疗关节痛的方剂,如:太阳少阳合病的柴胡桂枝汤治疗“支节烦疼”,少阴病“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用桂枝附子汤治疗,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诸肢节疼痛”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以上是仲景的相关记载,当然还有很多方剂(麻黄汤大家最熟悉),并未全列举。
又想起后世治疗上臂疼痛的茯苓丸,主治病症:“痰流四肢之臂痛证,症见两臂疼痛,手不得上举,或左右时复转移,或两手疲软,或四肢浮肿,舌苔白腻,脉弦滑等。”所用药物为:茯苓、风化硝、半夏、枳壳,生姜汁为丸,以药测证,茯苓、半夏治疗太阴,芒硝、枳壳治疗阳明,生姜有解表治疗太阳的作用,如此茯苓丸属于胡希恕经方医学体系里的太阳太阴阳明合病方,其方证为“臂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