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一米八的年轻小伙小吴,医院检查,没想到刚抽完血就晕倒了。起先,大家以为他是晕血了,一检查才知道,小吴的血红蛋白只有常人的3/1,已是重度贫血。让他没想到的是,导致他贫血的病因,竟是痔疮导致的便血......
重度贫血导致小伙晕倒
小吴从事IT行业,平时工作忙碌,经常加班到半夜,三餐不定时,不是叫外卖就是吃洋快餐。最近,他正在忙一个大项目,几乎天天通宵。
“项目结束后,我感到肛门有一个硬块,很不舒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于是,医院外科挂了号,找到潘万能主任求助。
潘主任检查后发现,小吴患有混合痔,需要住院治疗。可谁知道,抽血结束后,小吴突然晕倒了,面色惨白,经过紧急抢救,才稍微好转。
“没多久,检验科就来报告,说小伙子的血红蛋白只有49g/L,远远低于正常成年男性的~g/L。”潘主任说,一个1米8的大小伙,血色素竟这么低,大家都吓了一跳。
经过询问,医生才得知,原来小吴经常吃不定时。这一个月,他解大便时不仅费力,还时不时会便血,但也没当回事。一直到项目结束后轻松了,才感觉到肛门肿痛难忍,求助医生。
排便习惯不好易得痔疮
“俗话说‘十男九痔’,混合痔是痔疮中最为严重的类型。”潘主任介绍,发生的原因有很多,如经常久坐、久站等,体内血液无法正常流通;不良的排便习惯,喜欢久蹲于厕所刷手机等;经常吃些过辣、过油腻等带有刺激性的食物等等。
冬季容易便秘,痔疮发作的患者不在少数。日常生活中,许多人认为药物能够治疗痔疮,于是盲目涂抹各种药物,可是久治久不愈,而且越治越重,导致疼痛加剧。门诊中,潘主任遇到过不少这样的患者。
“患者切忌盲目用药治疗,医院进行科学检查,再对症治疗。”潘主任提醒。
什么是痔疮?
痔疮或者称痔,是临床上一种最常见的肛门疾病,英国人Thomson在年提出了痔的近代概念:痔是直肠下端的肛垫出现了病理性肥大。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痔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目前认为内痔是肛垫(肛管血管垫)的支持结构、血管丛及动静脉吻合支发生的病理性改变或移位。外痔是齿状线远侧皮下血管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混合痔是内痔和外痔混合体。
病因
痔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目前主要有以下学说。
静脉曲张学说:静脉丛是形成肛垫的主要结构,痔的形成与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血栓形成有必然的联系。从解剖学上来看,门静脉系统及其分支直肠静脉都无静脉瓣;直肠上下静脉丛管壁薄、位置浅;末端直肠黏膜下组织松弛,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血液淤滞和静脉扩张。此外,由于直肠肛管位于腹腔最下部,多种因素,如长期的坐立、便秘、妊娠、前列腺肥大、盆腔巨大肿瘤等,均可引起直肠静脉回流受阻。目前颇有争议。
肛垫下移学说:肛垫起闭合肛管、节制排便作用。正常情况下,肛垫疏松地附着在肛管肌壁上;排便时受到向下的压力被推向下,排便后借助自身的收缩作用,缩回到肛管内。弹性回缩能力减弱后,肛垫则充血、下移形成痔。西医主流支持肛垫下移学说。
八类人易得痔疮
长期久站、久坐的人。
上厕所时喜欢看书、玩手机的人。
长期便秘、大便干燥、排便时间长的人。
爱吃油腻、辛辣、腌渍、口味较重食物的人。
不爱吃蔬菜、水果,摄入膳食纤维较少的人。
急躁易怒,脾气暴躁,爱发火的人群。
长期熬夜、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的人。
妊娠女性和生育后的妇女。
如何预防痔疮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有便意时应该及时去排便,不要刻意忍着,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排便时不要玩手机、看报纸等,避免排便时间过长。
加强运动:经常锻炼身体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盆腔充血,促进胃肠蠕动,预防痔疮的发生。另外,有意识地向上收缩肛门,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锻炼肛门括约肌,对预防痔疮有一定作用。
注意饮食:日常饮食避免过于精细,多食蔬菜、瓜果、豆类等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少食辣椒、大蒜、大葱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注意产期保健:孕妇在妊娠期由于子宫膨大影响痔静脉回流,很容易诱发痔疮。孕妇应该适当活动,避免久站、久坐,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
注意卫生: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诱发痔病。因此,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勤换内裤,对预防痔疮有一定作用。
想要卡泊三醇软膏激素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