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往往分不清是眩晕还是头昏,一般来说,眩晕是指系统性眩晕,也就是发作的时候带有视物旋转感、物体倾倒感、床摇晃感等运动幻觉的类型,与前庭神经功能紊乱有关,而头昏则是昏沉感,持续性的,与大脑皮层功能不良有关。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病因病位和治疗都有很大的不同。
很多人说自己眩晕发作,去门诊打了点滴就能缓解,然后说是血管堵塞或者供血不足引起的,那些都是想当然的,没有依据。那种情况只能说明这个病是有局限性的。根本不是血管堵塞,也不是颈椎病引起的。真是血管堵了,打点针作用也不大。
耳石症才是最常见的眩晕类型,全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病的百分之五六十。后半规管耳石症又是最常见的类型。基本特征如下:1.与头位变化明显相关的眩晕,百分之八十是垂直变化体位,如起床,躺下,会诱发眩晕。2.每次发作都是短暂性的,通常不超1分钟。如果持续时间比较长,要看看是不是合并神经症。3.有些人感觉出有潜伏期,体位变化后数秒钟出现眩晕。4.可有可无耳鸣,无相关性。5.不能有其他神经定位症状和体征如重影、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面部麻木、视物黑朦、肢体偏瘫等。
Dix-Hallpike试验和眼震电图是比较好的诊断方法,我科都有开展。头颅CT和磁共振排除脑器质性病变也是应该的诊断条件。耳石症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手法复位。
Dix-Hallpike试验。首先,让患者端坐在检查床上,检查者将病人的头部向下垂于床边,将头朝向检查耳侧旋转45度,头部后垂,这样不仅沿着后半规管的解剖长轴运动,而且,使得内淋巴液以及耳石离开壶腹运动。按照EwaldI定律,对于后和上半规管而言,离开壶腹的淋巴液流动产生感受器的兴奋刺激;而按照EwaldII定律可知,眼震的方向指向前庭功能兴奋的耳侧,因此,这个体位诱发出的眼震是朝向下方的。图1是Dix-Hallpike试验图解。
后半规管耳石最流行的复位为Epley法。以患侧Dix-Hallpike试验开始,再转向对侧的Dix-Hallpike位,然后转下就坐起来了。细节如下。
1、2两步,即下图A、B、C,纯粹就是上面的Dix-Hallpike试验。
3.D,从右侧Dix-Hallpike位,头左转90度,换到左侧的Dix-Hallpike位。
4.E,身体向左转90度,标准的侧卧,脸几乎朝下看地面。
5.坐起来。
下面是一个耳石症的手法复位视频截图,视频因为涉及版权无法上传,医者可以尝试跟着做,患者可以初步了解这个方法。
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晕得很厉害的时候,可以试试口服甲磺酸倍他司丁片。地西泮片或者苯海拉明,异丙嗪也可以减轻症状。但是,耳石症容易复发。生活起居不慎,动作太快太猛,甚至用力打喷嚏都会引起复发。病友们可要注意了。看完觉得有用就转发给朋友吧。
你对这个病有什么不同看法,可以留言一起探讨哦。
我是黄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