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症为整个毛囊细菌感染发生化脓性炎症。初起为红色丘疹,逐渐演变成丘疹性脓疱,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毛囊炎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祖国医学对本病早有记载,生于项后发际部位者称“发际疮”;生于下颌部者称“羊须疮”、“须疮”、“燕窝疮”;发于眉间者称“眉恋疮”;发于臀部者称“坐板疮”等。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表现为单个或多个红色丘疹。头发、毛发从毛囊口生长出来,因此身体任何有毛发的部位都可能发生毛囊炎。但是最常见于胡须区、头面部、颈部、臀部和外阴。一般会在2周内自愈,严重者需用药或手术治疗。
根据毛囊受累及的程度,可分为浅表性毛囊炎和深度毛囊炎。深度毛囊炎通常更为严重。
1、毛囊炎是由毛囊受到细菌感染所致。毛囊损伤、刺激、堵塞容易引起感染。
2、患有糖尿病、免疫力低下、艾滋病毒(HIV)感染、不讲究卫生、使用糖皮质类药物、特殊的工作环境等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3、主要表现为毛囊周围形成红肿、瘙痒性或疼痛性的斑疹、脓疱,并可能向其他部位扩散。
4、一般2周内脓疱会自行脱落、愈合。在家里可以用盐水毛巾热敷护理。
5、如果斑疹和脓疱数量多、分布广,或者症状久久不退、反复出现,医院治疗。
6、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症状较轻时,可涂抹外用药膏杀菌止痒。如果病情较重,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或外科切开脓疱引流、光疗等方法治疗。
7、预防毛囊炎的关键在于保持皮肤清洁,避免皮肤受伤、摩擦、刺激。
主要表现为在毛囊周围形成红肿、瘙痒性或疼痛性的斑疹、脓疱,并可能向外扩散,直至脓疱破裂、结痂。严重时可能留下永久性皮肤损伤,如瘢痕或秃发。
毛囊炎一般会出现以下症状:
1、好发于头面部、颈部、臀部和外阴,常为多发。
2、外观为红色丘疹,毛发贯穿中央。有些丘疹顶部有白头(脓疱),破裂后会流出脓血。
3、皮肤瘙痒、红肿或灼痛、压痛。
4、如果发生在头皮,可能会引起秃发和瘢痕,这称为秃发性毛囊炎。
5、在不干净的浴缸洗热水澡约3天后,腹部、四肢会出现小丘疹,伴随轻度发热。这称为热水浴毛囊炎,一般会在7-10天内自行消失。
6、如果感染累及整个毛囊组织,会引起深度毛囊炎,表现为:
7、须疮。刮胡须的部位出现小脓疱,越来越多。重度须疮可能会导致瘢痕。
8、疖和痈。疖是一个或多个红色的肿块,大小不等。肿块中心有脓头,破裂后会流出脓液。细菌感染扩散后,可形成更为严重的痈。好发于头面部、颈肩部或大腿。一般愈合后不会留下瘢痕。较大的疖可能会留下瘢痕。
病原菌主要是葡萄球菌,有时也可分离出表皮葡萄球菌。不清洁、搔抓及机体抵抗力低下可为本病的诱因。在一些情况下,如毛囊损伤或受到刺激、堵塞时,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常见)通过皮肤伤口入侵体内,可能引起毛囊感染。
毛囊炎的病因是什么?
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体,是一种名叫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菌。它们一般存活在人体皮肤或鼻腔黏膜表面,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皮肤、毛囊受到外伤,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其他细菌)或真菌进入皮肤内部,感染一个或多个毛囊,就可引起炎症。
毛囊损伤最常见的原因是:
(1)皮肤外伤。
(2)刮胡子、用脱毛蜡脱毛、拔毛发。
(3)穿紧身衣物。过紧的衣服会摩擦皮肤、刺激毛囊。
(4)多汗、化妆品、机油(工作中可能接触到)也能堵塞或刺激毛囊。
(5)长痤疮(痘痘)或湿疹,可能破坏皮肤对病菌的防护能力。
哪些因素会增加患毛囊炎的风险?
健康人也可能发生毛囊炎,但以下情况会增加患病可能性:
(1)患有糖尿病、慢性白血病、HIV感染/艾滋病。这些疾病可降低人体免疫力。
(2)长痤疮或湿疹。可能破坏皮肤对病菌的防护能力。
(3)皮肤损伤。例如外伤或做过手术。
(4)使用化妆品卸妆不彻底、工作中接触机油。
(5)某些药物。例如使用类固醇软膏或抗生素治疗痤疮。
(6)在不干净的浴缸洗热水澡。
(7)穿着排汗、透气不佳的衣物。
初起为与毛囊口一致的红色充实性丘疹或由毛囊性脓疱疮开始,以后迅速发展演变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四周红晕有炎症,继而干燥结痂,约经1周痂脱而愈,但也有反复发作,多年不愈,有的也可发展为深在的感染,形成疖、痈等,一般不留瘢痕。皮疹数目较多,孤立散在,自觉轻度疼痛。在成人主要发生于多毛的部位,在小儿则好发于头部,其皮疹有时可互相融合,愈后可留有小片状秃发斑。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中医认为,毛囊炎系因湿热内蕴,外受热毒,郁于肌肤所致;或因素体虚弱,腠理不固,外受热邪所致。临床常见的证型有:
1、湿热型:证见臀部或四肢有散在的红色丘疹,肿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苔薄黄,脉弦。
2、阴虚型:证见素体虚弱,面色苍白,舌质淡或红,脉沉细。
1、毛囊炎是毛囊发生的皮肤炎症,在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细菌性毛囊炎;
第二:真菌感染性毛囊炎;
首先,细菌性毛囊炎仅仅发生在前胸、后背等部位,还可以发生在躯干、四肢甚至外阴部位,就是由于局部的毛囊部位继发了细菌的感染;主要表现为米粒至豆粒大小的红色炎性丘疹,表面是尖尖的,可以激发脓疱。而真菌感染性毛囊炎主要发生在前胸、后背等部位,表现为暗红色,比较圆盾地、质硬的丘疹,表面比较圆盾,一般的表面而没有脓疱。
2、如果根据病程可以分为急性与慢性,如果根据发病的部位来分,分为单纯性毛囊炎、脓疮性毛囊炎、项部硬结性毛囊炎、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和脱发性毛囊炎:
单纯性毛囊炎:属于急性毛囊炎。初起时,毛囊口出现有痒感的红色小丘疹,周围有炎性红晕。抓痒后可形成一个小脓疱,数天后脓头破溃,排出少量脓液后逐渐痊愈,愈后无疤痕。好发于儿童头部,成人好发于头皮和腋下等处。脓疮性毛囊炎:又叫毛囊性脓疱疮、浅表性毛囊口炎。表现为毛囊口周围发红,出现有小米到绿豆大小的黄色脓疱,中心有毛发穿出,周边发红,有痒感或灼痛感。数天后,脓疱可变干结痂,脱痂后患处留有白色鳞屑。容易发生在四肢及头皮、小腿等处。
项部硬结性毛囊炎:又称瘢痕疙瘩性毛囊炎、发际疮和项部毛疮等。多发于中老年男性,尤其是患有痤疮及瘢痕疙瘩体质者容易患本病。病初起时,项部发际处出现红色小丘疹或小脓疱,互相融合,逐渐发展成瘢痕疙瘩性硬结,有圆形、卵形和不规则形。一般发于项后毛发部位,患处头发稀少或完全脱落,病程缓慢,常可数年不愈。
脓肿性穿掘性毛囊周围炎:又称头项部穿掘性蜂窝组织炎,多发于青年男性。初起时头皮部、尤其是后头部可发生黑头粉刺状毛囊炎和毛囊周围炎。尔后,逐渐增大变深,成为黄豆大,甚至桃核大的炎性结节,大多数可变成有波动的脓肿,破溃后成为数个瘘孔,有脓汁流出。病程较长,持续不断,有的连续数年,有的可拖延10年以上。
脱发性毛囊炎:又叫羊胡子疮,是发生在男性胡须部位的毛囊炎,唇周及颏部多见。初起时可出现肿胀性红斑、毛囊性丘疹或脓疱,病损处的中央有胡须贯穿。脓疱破后,经干燥结痂,痂脱后痊愈,但可反复出现新疱,病损还可在眉毛、睫毛、阴毛和腋毛等处造成危害。
脓液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可查见病原微生物,顽固病例需作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
组织病理为毛囊区的急性脓疱性炎症,慢性者可出现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浸润。
1、起病时为一硬结,有局部红、肿,疼痛及压痛。数日后,病源扩大,中央出现黄白色脓栓,继而软化,破溃,脓汁排出,炎症减轻渐愈。
2、疖肿较大时,可有发热,头痛及乏力等全身症状,白细胞数增高。
3、面部疖肿如合并颅内感染时,面部肿胀严重,可伴寒战,高热,头痛等海绵窦感染性栓塞。
如果感染范围较大或不断复发,医院就诊。医生在询问病史、查体后,会安排实验室检查(化验脓液),判断病因,并处方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
1、何时应就医?
(1)如果发生毛囊炎、并且出现以下情况,医院皮肤科就诊:
(2)感染扩散或不断复发。
(3)发烧超过38°C。
(4)感染部位发红发热、肿胀、痛感增加。
2、医生如何诊断毛囊炎?
医生会检查皮损,询问症状和病史。随后会取一点脓液,做涂片检查,查找病因。
不要自行挤捏、抓挠或挑破丘疹。如果症状较轻,一般可在2周内自行愈合。可通过热敷、外用舒缓乳膏或洗剂来杀菌止痒。还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刺激。
得了毛囊炎,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1、清洁:用温水和抗菌皂轻柔清洗感染部位,每天2次。清洗后要用干净毛巾擦干,换上干净衣服。换下的毛巾、衣物要彻底洗净。
2、盐水热敷:将约5克食盐溶解在约毫升温水里,浸湿干净的毛巾或纱布,敷在感染部位。
3、减少刺激:尽量不要刮感染部位的胡须;穿宽松的衣服。
本病严重会可能会出现颅内感染、面部疖肿、海绵窦感染性栓塞等。
预防重在讲究个人卫生、保护皮肤、减少刺激。同时还要加强营养和体育锻炼,增强免疫力。
如何预防毛囊炎?
(1)勤洗手。
(2)少用油性护肤品。这类产品可能堵塞毛囊,有助于细菌滋生。
(3)如果要在浴缸洗热水浴,一定要确保浴缸是干净的。
(4)每天用温和肥皂淋浴。
(5)体力活动、接触化学品后应淋浴。
(6)仔细清洁伤口(即使是很小的伤口)。
(7)用无菌绷带覆盖伤口,直至痊愈。
(8)补充营养、规律锻炼,增强免疫力。
(9)积极治疗糖尿病。
(10)积极治疗痤疮、湿疹。
(11)少喝酒,不熬夜,作息规律。
可通过外用或口服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治疗。如果脓肿较大(发展成疖或痈)可切口排脓。如果炎症反复不退,可采用光动力疗法或激光脱毛彻底清除。
急性炎症期的患处:取复春散1号1g:3ml生理盐水,调成混悬液,均匀涂抹患处,每天2-3次,晚间涂抹可于第二天洗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