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岁男孩突便血,无痛肠镜找ldquo

“4岁的小男孩铭铭(化名)家住湖北省石首市,一天大便时突然排出大量鲜血,吓坏了父母和家里的老人,医院检查。医生初步判断小铭铭直肠里“有东西”,需要做肠镜,但又因为孩子太小不敢做。焦急的父母在身边朋友的推荐下带孩医院肛肠外科进行进一步诊治。我院肛肠外科罗会华医生接诊后,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配合程度很差,邀请内镜中心主任李盈、麻醉科主任李秀菊等多学科专家共同为铭铭进行会诊。MDT专家团队会诊后决定为铭铭在静脉麻醉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并切除息肉。做肠镜前,因为妈妈不在身边,铭铭害怕得一直哭。内镜中心的医护姐姐们抱着他轻声安慰,用手机打开动画片,逐渐将他紧张的情绪安抚下来,打了麻药,进入梦乡。在各科专家的精心配合下,经肠镜检查,确实在铭铭的直肠6cm处发现了一枚0.6cm大小的广基息肉,基底部橘皮样改变,符合幼年性息肉的特征。李盈主任小心翼翼地完成了肠镜下息肉电切除术,三天后铭铭顺利出院。

医院内镜中心提醒各位宝妈宝爸:

孩子一旦出现便血,要首先想到息肉的可能,医院诊治,有必要时行儿童无痛肠镜检查找病因。科普时间我院内镜中心在麻醉科经验丰富的无痛内镜技术的配合下,已开展小儿消化疾病的内镜下诊疗多年,儿童消化道疾病的确诊率得到很大提高。该手术属于内镜下微创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治疗息肉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消化道出血

超过60%的病因是结直肠息肉,其次是结肠炎,孩子一旦出现反复便血、反复发作性腹痛、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行肠镜检查。

幼年性息肉

最常见的症状为“无痛性便血”,90%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多见于男孩,多长在距肛门25cm以下,大多数有蒂,一般认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一般不发生癌变。但是这类息肉血管丰富,容易出血,严重者甚至可能引起贫血,一旦发现息肉应及时行肠镜下切除。

儿童肠镜

由于儿童肠腔狭小,操作困难,肠壁薄容易穿孔以及配合困难等原因,操作的风险相对成人明显增高,操作要求比成人内镜更高。科室简介医院的内镜事业最早始于上世纪90年代,于年成立独立专科内镜室。随着年诊疗量的大幅递增,于年扩建成立内镜中心,每年结肠镜诊疗量近万例,在我省位居前列。结肠镜下的诊疗技术推陈出新,得到同行和患者的高度评价,目前已开展以下特色结肠镜诊疗技术:

无痛肠镜技术

在我院占总量的90%以上,技术娴熟,经验丰富,人均检查时间约20-30min,至今无一例麻醉意外。此技术在结肠镜诊疗的应用,使患者免受痛苦,使”噩梦”变”美梦”。

超声内镜技术

超声内镜(EUS)是在内镜检查基础上增加了超声的功能,一种腔内超声的特殊形式,弥补了结肠镜检查对某些特殊病例的诊断不足,并且对提示病变起源、性质有重要意义。

消化道巨大息肉的内镜下切除术

尼龙绳及金属夹联合运用切除>2cm的巨大粗蒂息肉经验丰富,操作技术熟练、高效,大大减低术后出血的机率。

经内镜粘膜切除术(EMR)

应用于切除<2CM的广基结直肠病变,通过EMR可一次性完整切除,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在内镜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

经内镜粘膜剥离术(ESD)

应用于切除>2CM的广基病变、粘膜下肿瘤及消化道早癌,切除完整,可达到外科手术效果,特别是低位直肠侧向发育性肿瘤的ESD治疗,可保留肛门,免去造瘘之苦。自开展此项技术以来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创伤小,疗效高,术后几乎无任何不适,一周可出院,得到患者的一致青睐。我科在学科建设和专业研究上也不断精益求精,每年举办内镜诊疗技术交流大会,邀请省内外内镜专家前来交流授课,反响热烈。展望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在医疗技术上做精,服务上更优,科研上不断有新突破,而且重视对患者的科普宣教,努力为我国内镜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更多健康资讯,敬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zhoubei.com/qwwz/8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