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缔组织移植术CTG在种植美学区的应用

什么是结缔组织移植术CTG?

去上皮结缔组织移植有多种功能,可以增进环绕天然牙和种植体周围的软组织外形轮廓的美学形态。因为移植组织要放在受区骨膜与上方半厚的软组织瓣之间(开放法)或置于袋状受区内(封闭法),就赢得了双面血供支持移植组织再血管化的优势。由于有愈合过程所需的丰富血供,结缔组织移植对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手术操作更简单,且比牙龈移植效果更具有可预期性。自体结缔组织移植体是软组织缺陷重建的理想材料。

结缔组织移植术的优点

●增大软组织的厚度、改善形态

●与周围组织协调,有利于美学要求

●供给侧伤口小,可以减少患者疼痛和不快感

(软组织丰满度不足)

手术过程

图A:采用单切口技术获取去上皮结缔组织移植中,15号刀片距离相邻前磨牙根方2-3mm处做全厚曲线切口,保证骨膜全部切开。CTG和FGG相比,需要采集深部的结缔组织。为了避开和不损伤大腭动脉及其分支,最理想的腭侧解剖位于尖牙和第一磨牙之间,此处能够获得的结缔组织长度和厚度。最佳采集位置以第一磨牙的近中为止。

图B:调整刀片平行于上腭组织表面,进行根向解剖剥离,该切口应达到15号刀片斜面深度(大约10mm),该切口深度决定了可以获取的供体组织厚度。

图C:然后锐性分离形成薄层腭侧瓣。分离时表面黏膜至少保留1mm厚度,以保证腭瓣能包括完整的上皮和一薄层结缔组织。否则会导致腭瓣坏死脱落及供区暴露。在突起的褶皱区,建议加大剥离深度以避免造成表面覆盖瓣穿孔。向根方锐性解剖的范围由上腭的大小和形态确定。

图D:接着,用15号刀片穿过结缔组织和骨膜做袋内的垂直切口决定供体组织宽度,这些切口的位置位于解剖后袋的近远中边缘内,略短于袋的近远中大小。刀刃垂直于下方上腭组织,切透至骨面,在袋内根方做水平切口,切透结缔组织和骨膜,完成供体组织制备。

图E、F:用Buser骨膜剥离器的鞍端小心的开始进行供体组织切口冠方的骨膜下分离,分离的根方做水平切口,在轻柔牵拉下完成供体组织制备。供体组织在外形上很均匀,包括上皮、结缔组织、脂肪和骨膜。取得的组织用组织镊移植到受区或临时放置在盐水浸湿的消毒纱布上。移植组织应被表面软组织瓣覆盖,如果仍有上皮结构,用组织剪去除,防止变形或损伤。

图G:结缔组织采集后的供给侧状态。将薄层腭侧瓣压在基底面上,行水平褥式缝合。针穿过牙龈楔状间隙,悬吊在牙颈部。

图H:受区预备包括开放法,即通过骨膜上剥离,形成半厚带蒂瓣;还有封闭法,避免垂直松弛切口,骨膜上解剖剥离,形成信封或盲袋样受区。开放法受区预备允许直视下剥离,保证受区规则地预备。并且在需要垂直向软组织增量以覆盖暴露的牙根或基台表面时,还能获得显著的冠向复位。患者头位稍微后倾,使医生可以直视术部位,受区切口偏向腭侧,行水平和垂直断层厚度切口,然后对受区进行解剖剥离。

图I、J:移植组织固定。采用开放法预备受区时,作为供体的结缔组织大小应和受区严格匹配。但是,如果将供体组织修整得稍微小于开放的受区会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效果。这便于将移植物固定在受区,同时表面软组织瓣在覆盖移植组织后容易对位,避免过大张力,缝合时不会波及下方的移植组织,否则会因移植组织继发的水肿或覆盖瓣收缩导致移植组织变位。

图K:严密缝合手术创口,放置粘膜康利于术区愈合,压膜式护板保护术区。

图L:术后3天

图L:术后7天

N:术后1月与术前对照,软组织增量效果显著。

点击标题下方“文勇种植牙”


转载请注明:http://www.yzhoubei.com/qwwz/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