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朋友打电话过来,很着急地说“我家宝贝女儿是不是长痔疮了?今天发现她大便时带鲜血,在肛门边缘看见一个肉疙瘩,她才3岁多一点,这么小的年龄,就长痔疮了吗?这该怎么办啊?”我听过之后,安慰了几句之后,简单的问了一下病史。
“你家女儿的大便正常吗?”
“大便不正常,经常便秘,有的时候3~4天不拉粑粑。”
“应该是肛裂,而且有一段时间了,肛裂的反复发作,炎症的刺激,出现了前哨痔,就是你说的那个肉疙瘩。”
像以上这样的情景,在门诊也经常遇到,今天就在此向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肛裂,顾名思义,就是在肛门稍里面的肛管部位有一个裂口,主要出现在肛门的前侧或后侧,排便的时候会有疼痛和出血。早期新鲜的肛裂,通过饮食和排便调理,多数会自行愈合。但如果肛裂反复发作,局部出现轻度感染,引流不畅,会导致肛裂创面下端皮肤皱褶逐渐增生,最后形成较大的纤维组织性皮赘,形似炎性外痔。由于在检查的时候,先看到此痔而后看到裂口,对诊断有帮助,故称为前哨痔或哨兵痔。另外,严重者,还会伴随着肛乳头肥大和潜在的窦道的出现。三者合称为肛裂“三联征”。
儿童发生肛裂的主要原因是便秘,尤其刚开始的那一截大便,又粗又硬,超过了肛门顺应扩张的程度,就有可能导致肛管皮肤黏膜的撕裂。肛裂在排便的时候会有疼痛和出血,这样更容易引起儿童害怕排便,有大便而憋着不解,从而更容易引起便秘,便秘又加重了肛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负担。所以,应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上所述,便秘是引发儿童肛裂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治疗上,要先治疗便秘,便秘好了,肛裂创面会逐渐愈合,前哨痔也不会继续增生变大,随着炎症的消退,也有可能会变小一些。
生活中要注意饮食,鼓励孩子多喝白开水,改掉“只吃肉不吃菜”的不良饮食习惯,应多吃纤维素含量高的蔬菜水果。每天定时提醒孩子去排便,防止因贪玩、害怕疼痛等,在有便意的时候不去排便,引起便秘。在大便干燥难解的时候,不要用力怒挣排便,可以偶尔使用开塞露辅助排便。另外,经常便秘者,可以口服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或者口服乳果糖口服液等治疗便秘。要保持肛门的卫生,便后予以温水擦洗或者高锰酸钾坐浴。对于排便时有明显疼痛和出血者,可以适当外用痔疮药膏、红霉素软膏等外涂创面。如果反复发作,医院就诊进一步检查。
谢永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