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或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颈椎病发病原因主要与颈椎和颈椎周围软组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相关。由于颈部长期慢性劳损,颈部的椎骨和椎周组织产生退行性变。以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或颈部韧带,关节囊,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常见。这些组织的退行性变,导致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挤压或刺激,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被称之为颈椎病。临床分型多,我们只按着三个运动轴来检查和治疗。
一;检查:
1、前屈后伸
2、左右旋转
3、左右侧弯
二;诊断:
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以及相伴症状。
1、低头牵拉感治疗的点位在颈椎23棘突旁深层肌肉。
2、仰头后背的酸痛治疗头夹肌颈夹肌头半棘肌
3、左右侧弯治疗同侧的斜方肌下项线止点和对侧的前中斜角肌。
4、左右旋转治疗胸锁乳突肌和同侧的斜方肌上段止点和肩胛骨处的止点。
颈椎病引起的上肢以及肩胛骨的相关症状有:肩胛带的酸痛,上肢的麻痛和手指的麻木等
临床症状的变化我们的治疗点位也就随着发生变化;比如大拇指的麻木我们的治疗点位于颈5的棘突间和棘突旁。
颈椎病眩晕的鉴别诊断:1、颈劳损会导致天旋地转。(注意与美尼尔综合症鉴别)
2、颈劳损是一过性的眩晕。
肌肉起止点以及肌肉的应力点和聚力点为我们重点治疗点位。
比如:在乳突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触摸到筋结的话这是头后大小直肌的损伤,那么这就是我们的治疗点。再如在下项线枕骨粗隆处的筋结就是斜方肌的上部肌纤维的止点也是我们的重要治疗点位。
头面部症状:治疗的点位主要是在下项线和乳突与下颌角连线的中点。
上肢疼痛和麻木:治疗点主要是在下位的颈椎棘突旁和棘间韧带上。
由于第七颈椎椎体位于颈椎与胸椎相交的枢纽部位,活动范围最大,最容易损伤。
在后背酸痛,双肩胛带酸困时及上肢有麻木时,C6、7是治疗点,原因是C7横突筋膜处于颈胸肌肉的交汇处,极容易发生损伤,那么在这里通过的所有肌肉就会被其损伤的筋膜牢牢牵扯,因其上方有肩胛提肌、斜方肌、竖脊肌、冈上肌、头夹肌、颈夹肌、大棱形肌穿过,损伤时会出现上述肌肉劳损的相应症状。
肩胛提肌也是我们治疗颈椎病的重要肌肉之一:原因是当肩胛提肌损伤时,会影响整个肩胛骨上附着的肌肉(如冈上肌、冈下肌、大圆肌、小圆肌)的功能,产生相应症状,我多采用其止点治疗。
前斜角肌是引起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的主要肌肉之一也是引起胸部疾病以及上肢麻木、胀痛的主要肌肉之一。其原因是:(1)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之间有锁骨下动脉以及臂丛神经通过,中斜角肌下1/3有旋肩胛臂神经和胸长神经穿过,此肌肉的痉挛劳损会产生相应的症状。(2)治疗点C2~C6棘突旁。(3)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特殊的生理部位在其治疗点是斜方肌前缘与胸锁乳突肌夹角处。(4)C4\C5椎间孔变小使旋肩胛背神经和胸长神经神经活动的空间变小,其治疗点是在棘突旁。
浅筋膜平衡针刺松解术的穴位靶点特点筋膜组织的“筋结点”:是(阿是穴+靶点穴+阳性点+敏感点+板激点+激应点+压痛点+条索+结节+紧张点等)统称,因为上述穴位物质基础是筋膜增生的病理产物---疤痕组织,故统称为“筋结点”。
它与传统的穴位不一样,是发展了传统的阿是穴的同时结合现代西医激痛点疗法而形成的新理论,可以说他是古代与现代、中医与西医、经筋与筋膜、针灸与手术、按摩与骨伤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产物,不是什么发明而是发现,发现的什么你只是发现了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理症状与体征,康复转归预后等规律性的东西总结起来而已。一个穴位就代表了一个整个软组织损伤的病因、病机病理、症状、体征、诊断、治疗、康复、转归、预后等全过程,所以说对待每一个穴位对重视程度和重视整体概念是一样的
颈椎的三个运动轴: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左右侧弯。
颈椎的三个运动牵扯的肌肉比较多但我们主要治疗的肌肉是头夹肌颈夹肌头最长肌斜方肌冈上肌和肩胛提肌。我们的治疗点在下项线,枕大小神经,颈23棘突旁,肩胛内上角,斜方肌前缘和冈上肌以及胸锁乳突肌上三分之一。
颈椎神经定位诊断1、环枢椎椎间隙变小:头昏、头痛
2、C2-3:头晕、咽部不适、后背酸胀
3、C3-4:颈痛,肩胛带酸胀,肩关节活动障碍
4、C4-5:颈痛、肩胛带酸胀、上臂在肘关节下方10厘米以上部位酸痛。
5、C5-6:颈、肩、上肢酸痛伴拇指、食指、中指发麻
6、C6-7:颈、肩、上肢酸痛,伴尺侧三个指头发麻
治疗只在相应棘突旁或棘突间用针刀或粗针治疗即可。
正中神经受损引起的症状有:
中间三个指头发麻,四个指头发麻,五个指头发麻C5-6,C6-7。同时受压也可引起5指发麻,指麻原因:a末梢神经炎,糖尿病常见治疗:手指麻穴。b旋前圆肌综合征其表现:前臂外旋内收时麻木加重。C腕管综合症(骑车时候麻木)d外周神经损伤损伤原因:外伤、针灸等原因。
怎样去理解传统穴位与浅筋膜靶点:筋膜筋结点组织穴为我们提供的信息如下:定因、定理、定病、定征、定位、定性、定时、定法、定穴、定量、定术、定论、定义、定人等。
使这些穴位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等客观指标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有是因,有是理、有是证、有是法、有是方、有是穴、有是术、有是人、有是效。
“浅筋膜平衡针刺松解术”靶点是根据什么来定位的?
传统针灸学
软组织外科学
皮神经卡压学
临床神经解剖
运动解剖学
无菌性炎症
中西医按摩学
筋膜学
“浅筋膜平衡针刺松解技术”如何确定诊断?
症状,体征,查体,穴位查体,触诊等。
康复评估:
主观、客观;症状,体征;功能活动,力量,耐力,筋膜松软,筋结点组织穴消失。鉴别诊断。
怎样才能学习浅筋膜平衡针刺松解术
浅筋膜平衡针刺松解术是由吕晓峰老师创建、医院授课
授课时间:
年10月10日-10月14日(10日全天报道)
年11月10日-11月14日(10日全天报道)
24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