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度学习理念的催化下,很多老师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学习是有深度的?”。思考到什么深度,从哪些角度审视和分析,决定了我们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而问题本身对儿童能够实现持续的、探究的学习发挥着关键作用。
和大家分享《小脑袋,大问题——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高水平提问》这本书的阅读感想,对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维、探究性学习方面的内容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借助这本书初步了解下。
思维无时无刻不在学习中发挥作用
思维参与被作为评价儿童参与程度的重要标准。什么是高水平的提问呢?
这本书依据布鲁姆的认知分类理论,将问题划分为6个水平,并对每个水平提出了清晰的操作性界定,让儿童的思维水平更加易于评价:
记忆:识别、命名点数、重复、回忆
解释:描述、讨论、解释、总结
应用:解释原因、表演、建立联系
分析:识别不同点、尝试、推测、比较、对比
评价:表达观点、作出判断、争辩/评论
创造:制作、建构、设计、制作
“怎么用?”是一个问题。这本书展现了如何在各类活动区、班会、阅读活动、音乐活动、运动活动、户外活动、进餐活动、展示墙饰等场景中使用高水平问题的做法,对每个情境中教师如何提出问题、提出怎样的问题、如何发表评论性的话语等,阐述了清晰、使用的对话技巧和策略。
例如,关于美工区的活动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1
记忆
你印的是什么形状?
拼贴画套盒中有什么形状?
你的画用了哪些颜色?
2
理解
请你说一说这个材料看起来或者摸起来怎么样?
你是怎么用这几个颜色混出这个颜色的呢?
你是怎样把所有形状都放在雕塑上的呢?
3
应用
你在那种建筑里可能见过这种材料?
如果你可以住在建筑物的某个地方,那么你想住在哪里?为什么?
你能发出和我压碎这个东西一样的声音吗?
4
分析
面巾纸和美工纸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如果你的雕塑再高一点,你觉得会怎么样呢?
比较一下你和Z画的家人画像,怎么样?
5
评价
你最不喜欢/喜欢这个作品的哪里?为什么?
你对壁画最满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A/B/C三位著名艺术家的风格,你觉得谁的最有意思?为什么?
6
创造
你想为Z创作什么样的封面?
你准备如何制作你的家庭成员拼贴画呢?
这幅画是关于我们的家庭成员的,你想给它取一个什么名字呢?
是啊,只要有对话发生,其中就有通过提问支持儿童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他们的思维力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不只是提问,更是课程
如果我们把提问这件事情过分地技术化,提问就变成了一个功利性的工具,既没有趣味,也难以引发儿童的主动学习。
书中提出一个观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背景知识的积累和语言发展,所以要为儿童的学习创造条件,而不仅仅只是急于提出更高水平的问题。儿童经验如何做准备?这就有赖于教师创设有意义、有质量的学习环境,丰富儿童的学习经验,从而为高水平提问“做准备”,让学习可视化。
还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孩子们对落在地上的叶子非常感兴趣,他们忙着捡叶子、收藏树叶。如果老师的活动开展仅仅围绕第一个水平的问题“这是什么?”(识别)“它们有什么不同?”(描述与比较),这时儿童的学习似乎就停滞于表浅层面。书中提到了一个“变化轴”的做法,以追踪长时间变化为重点的研究项目,儿童观察自然界、人身上和所处的环境发生的变化,将变化记录下来,思考变化发生的原因,预测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通过纵向研究引发持续的学习和探究,将高水平的互动融入课程。在墙面上作出一条水平的变化轴,与幼儿的视线高度保持一致,收集幼儿的书写作品、照片和图画,幼儿持续地记录、回顾和分析这些变化。如何让活动持续进行下去?为什么孩子最初感兴趣的事物后来不感兴趣了呢?在回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能需要思考:我们准备的环境能够支持孩子提出怎样的问题?它们是处于同一水平还是多样的?这些问题有探究的空间吗?
支持教师开展工作的灵活支架
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认知水平带来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但是如何能够做到,并不是仅仅依靠对老师强调它的重要性,还要给老师提供基础的支架。
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让老师掌握一定的提问方法,帮助老师学会一个激发儿童好奇心、探索欲的技巧,很自然地由此及彼地拓展儿童的经验,培养更加广泛、灵活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把更有水平的问题应用于师幼互动的过程,无疑是有助于让老师更加准确地评价儿童的水平和需要,帮助老师基于儿童现有的经验拓展和提高学习经验,让老师更加自信、自主。在以有质量的问题为载体的互动中,教师和儿童更有可能生发出有深度的探究活动,锻炼儿童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想这是这本书最大的意义。
这本书的可读性、可操作性非常强,我把它界定为一种有理念引领的工具书。关于批判性思维的书籍并不少,而这本书浅显易懂,比较适合入门。如果对批判性思维、探究性学习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阅读《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学习的本质》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1.深度
深度丨“马赛克方法”与幼儿教育改革
深度
如何从儿童的兴趣出发设计和实施课程?
观点
发展和质疑并存,课程审议去向何方?
送别袁隆平爷爷:孩子提出三个问题,我反思“红色教育”
资源
如何分析图画书的画面?
2.资源
假期给家长推荐的优质儿童动画
15部高分教育纪录片:揭露教育真相,重塑认知与格局
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的通知+指南原文
学会勇敢
大班3期入学适应系列课程(附资源包)
社区探秘
中班3期一周主题活动课程(附操作材料)
大班2期入学适应必备精选资源(附操作学习单)强势来袭
小班3期宅家必备课程资源(附操作材料)蓄势升级~
“儿童桌游”到底是什么?这一篇给你讲清楚
3.观点
卧薪尝胆多年,我总结了在幼儿园的生存指南(领导沟通篇)
而立之年,你有思考过人生的OptionB吗?
以“学”为中心,意味着什么?——静悄悄的革命(二)
只见儿童不见老师的教育,就是教育改革的终极追求吗?
回顾19年的学校教育,我最想感谢的是小学体育老师
日日省
认知差距,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4.工具箱
观察记录写不好?领取学习资料,让你的观察“升级换代”~
评价班级环境质量,我向一线教师推荐这两个工具
材料投放、区角管理、游戏指导与评价一览表
材料投放、区角管理、游戏指导与评价一览表
泥巴兔感谢您的赞赏!